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赵丹的艺术世界

2021-12-15  来自: 赵丹书画官网 浏览次数:253

作为一个青年画家,赵丹近些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幅作品在全国展出并获奖。这固然和她的勤奋有关,但我认为更与她的天赋和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赵丹对绘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分,这是很多认识她的人的共识。无论是对笔墨的领悟和理解还是对物象的的把握,都有极强的把控能力。而对画面整体的控制和意境的营造,更是得心应手。这就使得她的花鸟画、人物在短期内突飞猛进,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绘画风格。花鸟画多用全景式视角满构图的形式,苍茫厚重或清丽古雅的精神面貌,在视觉图式和精神内涵上凸显了现代审美品质。而其人物画则戏曲为题材,戏画人生,用没骨画法成就另一番情景。

听鸟说什,问花笑谁。中国的花鸟画自古就不是以模拟自然为能事,而是指向了自然和道以及与人的关系,因此在各类艺术作品中,花鸟虫鱼总是有很强烈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诗经》《楚辞》里面的大量花卉都有抒情性的意味。一花一鸟或与男女爱情;或与生产劳动;或与离愁别绪等紧密相关。这是中国认知观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征。赵丹对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学习和领会,因此能轻松地把传统文化的核心化为自我的艺术修养。这和她对传统的学习分不开的。在青少年时期,赵丹就先后师从中国画坛名宿戴泽和官布先生,得到了两位先生的手泽。这种师承也使她在学习的初期就得到了非常系统的正规训练。她从古代花鸟画入手,五代唐宋的名家名作成为她临摹学习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宋代的法常、明代的徐青藤陈白阳,以及八大、任伯年等,是她心仪的几个古代画家,吕纪林良的大境花鸟,她也心有戚戚。朝夕临摹研究,法常的苍茫深远,青藤的酣畅淋漓,白阳的清雅细腻,都成为她笔下的孜孜求索。学古摹古,以古人为师,使得赵丹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审美境界都有了极高的水平。

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古人的亦步亦趋的临摹,注定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艺术有自己的审美诉求和精神内涵。我自为我,自有我在。历代画家正是在不断地追求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赵丹有很清晰的自我定位,学古是为了塑造自我。因此,在对古人有了较为的实践以后,就开始慢慢的探索自我的艺术道路。这个阶段注定是艰难的,很多画家一辈子就只能在古人前人的圈子里打转,没能走出来。李可染曾经说过,对于中国画传统,应该既有勇气走进去,又有勇气打出来可为知语。但如何打出来却并非这么容易,打出来就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自己的审美图式。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石涛说我自为我自有我法,创新也就意味着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艺术语言。这也是艺术家成败的关键,大艺术家都是在这各方面胜出的。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且也是漫长的过程。非常可喜的是,赵丹是勇于探索的年轻人,从近代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家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就是在熟练掌握古人的艺术语言之后,开始走向室外走向广阔的大自然,从以古为师走向了以自然为师。从临摹走向写生,在写生中逐渐完善笔墨。从临摹走向写生,在写生中逐渐完善笔墨。为了这个目标,她曾经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写生,积累了大量的直观经验和图片资料。足迹遍布水草丰茂的岭南山村、四季长盛的西双版纳、辽阔无垠的塞北草原、积雪覆盖的大兴安岭。饱游饫看,不但丰富了眼界积累了画稿,更使她在不停的写生中也到了审美的升华,慢慢形成了具有思考的艺术作品。

这些年的写生和学习,似的她的绘画风格渐渐形成,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赵丹的花鸟画以情调、韵致见长。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在她的作品中,丰富的物象呈现出一种感性、充实的生命力,笔墨间洋溢着深厚的情感和自然花鸟特有的韵致。这种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的表现形式为作品带来了飘逸灵动的美感。她善于让画面透出一种朴素芬芳的气息,将人带入一个温润而生机盎然的世界。那单纯、安宁的笔墨凝聚了自然生命的律动,波澜不惊地表达着人类心灵和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她笔下的花鸟世界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华,静下心来体会朝花晨露、秋林春鸟。《向日葵花熟俯首》取材于内蒙写生,那里油葵林立,秋天季节,有一种劲拔不屈的傲骨和。赵丹这幅画在表现,生机澎湃,大地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灿烂也有焜黄华叶衰的悲壮。火鸡昂首挺胸,雄健高昂,既在构图上形成了平衡,也在精神层面相辅相成,与向日葵的生机相呼应。在一幅画里体现出多重的审美内涵。《此心安处是吾乡》画的是南方夏花绚烂的季节,截取自然的一角,反复一首田园牧歌。无名小花浓艳娇丽,绿色的叶子井然有序又生机盎然,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三只鹌鹑悠然自得。或低头觅食,或窃窃私语,花和鸟有机统一,平静安恬,充满了和谐之美。

大境之大,不在尺幅,而在取景。赵丹一些小尺幅的作品如《秋之曲》中,她刻画出一种清逸淡远的意境,画面中的小鸟和树木于古雅之中洋溢出动人的诗意。色彩淡中见厚、空灵蕴藉,从中可以体味出她对古典花鸟画的深究细研。树枝的静和鸟的动使画面在秀逸平淡中蕴含这张力,小品中展现出悠然之情、雅逸之美和宁静之感,画家从大自然中发现、捕捉能触动心灵的生动细节,并巧妙地构置于画面之中,通过清幽旷远的意境营造来展现其对人生与自然生态的理解和感悟。如在作品《长寿花》中,她将花卉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古意,烂漫而不失典雅。色彩沉着稳健,用笔温润雍容。使画面淡雅厚实之感。这种表现方法充分体现出画家具有灵活多变的绘画思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此作充满着健康饱满、温文尔雅的审美情趣,彰显出典雅幽静的古韵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面貌。

 中国艺术向来不以描摹自然之物为能事,而是在对自然植物的观照中获得对自我生命的认同和感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在对自然万物中寻求人类精神和自然地统一和谐,从而为生命的本体寻求证据。而佛家也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有佛心。而王阳明更是明确指出心外无物,万物皆有心生,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中国人的哲学中,自然之物始终是与人的自我观照和审视有关联的。因此中国人总是在自然中寻道悟道证道,在艺术作品中更是以象征比喻拟人类比等写词手法把人类之思之情贯彻到自然之物上面,万物有灵,万物有情,毋宁说说是人类心灵地照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落花写双燕写微雨是为了表现少女的落寞;“景语皆情语”,通览这些作品,在精神意蕴上都追求一种阔达洒脱的人生,具有强烈的生命感。是她对现实的观照和沉思。花鸟即人,这种象征意义的花鸟画,看似在画自然之物,实际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以自然之美表现人性之美,以自然之情愫映照人之情愫,以自然之和谐象征人类社会之和谐。这和中国的古代诗学形成了呼应,在修辞手法上完成了以自然之物对人类心灵的映照和揭示。

笔墨是实现精神表达的载体。笔墨语言的生成既是传统学习的结果,也是自我实现的外在形态。因此高明的艺术家虽然不在意于语言,然而也总是在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形成了风格化的语言特征。也就说是说,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有相匹配的笔墨才能使之成为现实,亦既审美精神的物化。八大的花鸟画蕴藉简约,情绪的表达极有节制,有一种哀而不怨大悲。一次他的笔墨也是简练沉着,质朴典丽的。笔墨是与他的精神世界对应的,既是他精神的产物,也准确的传递了他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为二二为一的关系。徐渭的花鸟酣畅淋漓的宣泄,是一种恣肆汪洋的痛快。因此他的笔墨语言就是一种漫漶的没有节制的声嘶力竭的。这是精神主导下的审美差异。因此说文化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形式。对以书入画的创作方式的突显是赵丹作品的艺术特色。书法用笔是是长期探索艺术、提升思想境界的一种体现。她的作品笔势稳健内敛、以柔写刚,强调对物象骨气的表现和温雅气韵的追求,这种平和闲适似不经意的用笔,正是她深厚文化修养在在笔墨情韵方面的自然流露。在创作过程中,她将笔墨转化为生命的意蕴,并使其充盈在画面之中。技进乎道,这正是艺术趋于大道的明证。赵丹对笔墨的运用已经脱离形而下的层面,而逐渐深入到对情感和文化的契合与表述。

 人物画也是赵丹着力的方向。不同于花鸟画的寓情于景,在人物画的创作上,赵丹选择了以戏剧人物为主要表现题材。画戏,在近代中国画坛也是,关良、高马德、韩羽等都是大家。这些人都是以戏剧人物为载体,要么注重笔墨情趣,追求一种恬淡轻松地精神表达,要么寓以教化,来传达人生哲理等。和中国传统戏剧的寓教于乐一脉相承。

 赵丹注重对角色内在精神的表现,关注角色本身的精神世界和身份,以此观照当下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境遇。这就使她笔下的人物脱离了角色场景,而成为她对自身和大众的思考和追问。因此,在她的画里我们看不到对戏剧场景的描绘,也淡化戏剧本身的矛盾冲突,而把角色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存在置于画面之中。青衣,就是在戏剧中就是女性,但无论是什么角色,都是女性的身份。这就注定了在中国古典戏曲中的青衣和历史现实中的女性是对应的,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附属的地位,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这也使得传统女性在现实中几乎没有选择,只是被动地承担所赋予的义务,相夫教子,或则在灾难来临时承担舆论的重担。她们的生命的亮色就是为道德的牺牲。除此以外,别无选择。她们的情感世界被湮灭抹杀。因此戏剧中的青衣之美更多的是凄凉的美、破碎的美,是对旧道德的献祭之美。带有很强的悲剧性。

中国的女性是否已经独立?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在女权主义盛行的今天,中国的女性身份依然是被动地,处于劣势的状态。尤其是自我的意识的确立总是面临无数的障碍。作为一个女性画家,母亲,女儿,赵丹也始终处于这种身份的不断转换之中,既有承担来自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还有担负作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如何定位自身,塑造自身,是逆势而上对抗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不适,让自己独立,还是随波逐流消弭自我。女性的自我确立不是对权利的拥有,也不是对财富的支配,而是在人格 的自我实现在生活中的对自我的支配。让自己的声音从大众中越出,成为另一个。

不是社会的附属品装饰物,有自己的。在青衣系列作品中,赵丹很明确的把这种理念灌注其中。

关键词: 赵丹   艺术        

  赵丹 女 汉族  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警察大学(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会员、深圳市时代书画院副院长、河北名家书画院展览部主任、内蒙古时代书画院展览部主任、珠海市时代书画院副秘书长、《时代书画报》社美术编辑、冰雪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画院特聘画家。赵丹书画官网。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赵丹书画官网 技术支持:北京华艺翰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客服热线:010-61090326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